原來並不是用來遮雨的 美馬和傘


 說到日本的和傘,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在和菓子茶房旁,有客人座位的地方架起地的單支大紅色醒目和傘。第一次實際看到這種傘的時候,有點搞不清楚這傘到底是要來遮雨還是遮陽,因為位子有好幾個,但傘只有一支架在邊邊,感覺好像無論遮雨或遮陽都不夠大… 殊不知我其實犯了用現代人的感覺去理解古時候文化的錯。在我們現代人的感覺裡,傘的最基本功能就是遮雨或遮陽。不過日前參訪位於美馬市的美馬和傘工房,可以說打破了我這種對於傘的刻板印象。

  美馬市跟三好市同樣位於德島縣西部(又稱為西阿波)觀光圈內,在昭和20 (1950) 年代左右的最繁盛期曾經有200家左右的和傘商家,製作將近九十萬支的傘。雖然到現在由於時代變遷,已經沒有專門的和傘商家了,但是近年有一群珍惜和傘文化的有志之士組成了「美馬和傘製作集團」,要把製作和傘的傳統技術持續繼承與保存下來,現在仍堅持以傳統技術製作和傘。

 日前我們拜訪位於古色古香的卯建(防火牆)街區內的工房,了解美馬和傘的故事。很有職人氣息的集團代表住友聰先生,一面帶我們觀看職人用彩色的線編織和傘內部花樣的工程,一面娓娓道來和傘的歷史。


  在古時候的日本,最初和傘其實是權力的象徵,只有身分高的人才能用,一般平民是禁止使用的。當時的傘是一種不能收合的稱作「衣笠」的絹傘,可說是和傘的原型。而傘的功能是用來保護傘中人不受外在的邪氣侵犯,因為日本從古代開始就相信萬物皆有靈,其中有的帶有邪氣,所以和傘的內側在傘骨上會用彩色的線編織出帶有陰陽五行意味的圖樣,在傘的內側張開結界來保護位於傘中的人。

  這個解釋真是非常有日本傳說風味啊! 常看日本動漫的人想必對「結界」不陌生,看不到摸不到的「結界」可以如此近在眼前,實在很神奇。

 傘的顏色也因為身分不同有各自的顏色,如今在日本的神社等祭典的時候,比如最高等的伊勢神宮祭典時是連皇室的人也會出席,那時是使用大大的紅色的傘,遠遠一看就知道一行人中身份最高的人在那裏。如此這般,在古代,和傘可說是一種身分的標誌,也是權力的象徵,並不是用來遮雨的。

 至於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和菓子店的紅色大傘,據說最初是豐臣秀吉在京都的北野天滿宮舉辦據說有千人參加的大茶會時使用的,他非常喜歡這種傘,往後每次有茶會都會使用。也因此紅色大傘成為日後日本和菓子店(特別是有戶外喝茶位子的)的象徵之一吧。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方便使用的洋傘的普及,相較之下若是作為遮風擋雨的道具,和傘用起來就比較麻煩,使用的人也漸漸變少。如今和傘主要作為傳統工藝品,主要在高級旅館或商店中還可看到。

 為什麼作為傳統工藝品呢?從以下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和傘其實是由各種部位組成,而每個部位都是從自然而來的原料做成的,因應不同的材料需要各自的經驗和技術,因此每個部位都有專門的師傅負責製作生產,可說是多種工藝的結晶。



 這次我們很幸運地正好遇到製作傘骨的「骨師」在製作傘骨,實際看到從竹子做出傘骨是如何費工。雖說是從竹子做成傘骨,但並不是只要是竹子都好,而是要看竹節的長度是否適合這次要做的傘的大小,因此從挑選竹子開始就需要經驗和技術。然後再用專門的機器把竹子切成薄片,穿洞等等,而且因為竹子是自然的東西,竹節的長度也會有弧度變化,這些也都要考慮進去,做出最適合的傘骨。以上這些步驟都需要經驗和技術,無法用機器取代,因此要作出一把和傘是非常費時費力,這也反映在價格上。

  但最重要的是,和傘真的很美啊!這麼美的東西,又這麼費工夫,相應的價格也是自然。當然,在和傘工房不只能製作正宗的和傘,也可以體驗製作可作為燈罩的迷你和傘。

 此時住友先生問我們要不要實際拿著傘去外面拍照,我們當然是說好! 如下面的照片,襯著古色古香的街道,和傘真的非常有風味啊! 順帶一提,在這裡還有可以穿和服,坐人力車的體驗,當然也可以拿著和傘拍照。說到穿和服和人力車體驗,一般大概就是想到淺草和京都吧,可能拍照下來,觀光客比在地人多…。但是在這裡,街上看不到甚麼觀光客,比較可以真正體驗到日本傳統風景。

 說實話,還不知道和傘的故事時,和傘對我而言也是滿遙遠的存在,但這次仔細聽了說明,近距離仔細觀賞這麼美的和傘(還有「結界」!),也興起存錢來買一支的念頭了!

 美馬和傘製作體驗更多資訊在此(日文網頁)

留言